“目前我国大概有400万台普通机床,其中不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并且不节能、不环保,亟待实施数控化再制造的大概有200万台。若按照改造一台平均支出改造资金6万元计算的话,大概有1200亿元的市场规模。”华中数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。 他说,如果再加上对进口数控机床的再制造,那么中国机床再制造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。这无疑让众多从事数控机床再制造的企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 河北的文安机床市场是国内比较知名的机床超市,这里大量收购国内企业转制、破产后处理的机器设备,像一个大的二手机超市,有时能达到几万台,各种类型的机床都有。附近也有不少的机床再制造企业,这些企业将机床进行简单的改造后,卖给作坊式的小厂,价格一般是新机床的30%~40%。 “但一般上规模的企业不会来这里,他们会选择去黑龙江的黑河和绥芬河地区,这里集中了大量的进口高端二手机床。”小徐说,由于这两个地方地处中国和俄罗斯的交界处,因此只要有客户需求,他们就会带着客户前去考察。 但目前中国机床再制造业还远未形成产业化、规模化、系统化。专门从事再制造的公司小而散,主要分布在南方。公司员工从3人到20人不等,大多是曾在机床企业工作过拥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退休专家。因此数控机床再制造市场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法律法规方面。 王涵冰也承认,目前市场比较混乱,缺少能够保护客户利益的、规范数控机床再制造从业者在安全与质量方面行为的有关规定。 他指出,个别企业的行为也让人担忧。如小型加工企业渴望加入这个行业,却缺乏对数控机床再制造技术特别是修复技术的理解,从而生产出不符合技术参数和安全指标的产品;还有不规范的小企业趁机将产品简单翻新,贴牌后作为再制造产品投向市场。这使得再制造产品鱼龙混杂,也使得用户丧失对再制造产品的信任。 因此客户在对数控机床再制造公司的选择时要特别注意,选择有资质认证的公司。此外,由于目前整个行业还很不规范,同一台机床的再制造,不同的公司开价相差很大,有时甚至高达2~3倍。这尤其提醒用户要深入勘查承包公司的已有业绩,最好到承包公司现场勘查。因为一个好的数控机床再制造企业,不仅要有很强的机电设计能力,而且还应有一定的加工制造能力。 不过,要实现再制造产业的健康、稳定的发展,还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。同时,还应加大力度提高再制造的技术创新能力,逐步实现再制造的产业化。 为此,业内人士建议,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支持再制造产业形成规模,支持建立和完善机床技术改造研发中心或基地;有关部门应利用国家科技经费,支持对提升机床再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的重点改造技术、关键技术及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。
|